中欧农业网 >> 白羽扇豆

社论终结转基因乱局海蕉

2022-07-26

社论:终结转基因乱局

转基因农业技术在市场、监管和舆论三个层面都陷入了混乱。

中国进口了大量转基因粮食。仅2013年,就进口转基因大豆6300多万吨,转基因玉米500多万吨。除了木瓜和棉花,中国目前没有批准其他转基因农作物种植。但近年来,欧盟多次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食品中检测出转基因成分,其中从大米和大米制品中检出100多次。这些转基因成分从何而来,一直是个谜。

最近,谜底渐渐浮出了水面。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先后在中国市场上买到了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大米。与此同时,各地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传闻不绝于耳。监管机构先后在湖北、湖南和海南等地发现了违规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案例。

这些案例显示了监管失控的风险,而监管失控又是现行转基因政策的必然后果。

中国的转基因政策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:不允许种植但允许进口;允许进口原料,但不允许进口主粮;在科研上投入重金,但不放开商业应用。这些做法自相矛盾,反映出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的纠结心态。这种纠结心态,导致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监管政出多门,缺乏协调和必要的法律依据,看上去严格的规定得不到严格执行。最终,实验、制种、种植、销售和食用等环节全面失控。

市场和监管混乱加剧了中国社会在这个问题上的对立。多年来,中国的挺转和反转人士各有舆论阵地,互相斥责辩驳,双方阵营中都包括了科学家、科普作家和传媒人士。这本来属于常态,但近年来,反转阵营中的激进阴谋论者变得异常活跃。他们动辄给挺转人士扣上“汉奸”、“卖国”的大帽子,成功地把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议变成了政治表态,由此导致的寒蝉效应,正迫使挺转的科学家因为恐惧或厌倦而退出争论。

舆论极端化,科学家失去了与公众进行持久对话的勇气和耐心,将妨碍中国社会寻求共识的前景。我们对此深表忧虑。

我们呼吁中国政府反思在转基因问题上的行事逻辑,尽快推动相关立法程序,建立统一的监管平台,并明确市场规则。

这样做有利于把研究和商业活动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,也有利于研究者、商业机构和政府决定资源投放的重心。毕竟,世界范围内的转基因技术竞争已经相当激烈。

这样做也有利于提升公共讨论的水平,并帮助消费者做出理性和独立的判断。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,最终决定转基因农业命运的都是消费者。在中国,他们也不应该被忽视。 (来自社论)

湿式铜米机

回收废活性碳

会议室LED显示屏

草坪围挡

三坐标减震器

游乐设备配件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