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欧农业网 >> 巴天酸模

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“修复生态”摘除贫困帽映山红

2022-07-13
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“修复生态”摘除贫困帽 <报春石斛div>杀鸡取卵是不可取的,事实证明,要想摆脱贫困,滥砍滥伐资源换取物资也是行不通的,总会有山穷水尽之时,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国家级贫困县西畴县的江龙村痛定思痛,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重回森林怀抱,在森林下种植石斛、滇重楼等中药材,加上茶叶、无茎豆、养殖等,最终达到了脱贫致富的目的。
狗年春节,江龙村民没歇着,柑橘甜度喜人,全村抓紧时间采摘装车,销往越南。
记者日前跟随云南社科专家文山行调研组来到这个青山环抱,溪水潺潺,橘果飘香的美丽村庄。
此前,江龙村曾一度因泥石流、缺水、饥荒贫穷,计划整村搬迁。
上世纪中叶,西畴县大量砍伐丘陵灌木,斜坡种植,造成喀斯特岩溶地貌本就稀薄的土壤层水土流失严重,石漠化加剧。
林下种参
泥石流曾数度淹没山上山下本就稀少的耕地,水也留不住,附近几个村子为争水,差点闹起冲突。村里过着半年粗糠半年粮,未到冬天闹饥荒的苦日子。江龙村70岁老人刘超仁告诉记者。
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曾经一度是许多地方解决温饱,摆脱贫困的方案,不想最终山穷水尽。
西畴县向西600公里,处同一纬度上的普洱市宁洱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,同样走过毁林造田的弯路。宁洱县勐先镇原镇长王斌曾告诉记者:1984年一次突如其武汉来的泥石流,吞噬上千亩即将秋收的良田。
洪水过后,勐先镇痛定思痛,决定实施退耕还林和义务植树造林。做20多年生态修复加法后,勐先镇重新被森林环抱。
江龙村自上世纪90年代起,率先在西畴县探索石漠化治理之路,刘超仁带领村民植树造林。
生态修复后,绿色开始回馈江龙村与勐先镇,并成为当地减贫的帮手。
刘超仁说,退耕还林后,土地和水都留住了,我们引种良种,水稻产量增长5倍,一些田地又种上柑橘。柑橘给江龙村273人每年带来收入约70万元(人民币,下同),加上养殖、运输、劳务输出,人均年收入可达8600元。
在勐先镇,如陈启学这样的贫困户,得以在森林下种植石斛、滇重楼等中药材,加上纤穗爵床茶叶、无茎豆、养殖等,五口之家去年收入约6万元。
近20年来,江龙村所在西畴县森林覆盖率从当初的25.5%提高到53.3%,仅有26万人的西畴县,随之减少贫困人口20万。
今年2月,勐先镇所在宁洱县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,拟退出贫困县序列。更值得高兴的是,如今宁洱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7.1%。
调研文山州多个贫困县后,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原所长康云海向文山州建言,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要巩固提升生态环境,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,强化农业资源保护、环境治理和生态孪果鹤虱修复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
动态h5模版
零食副食H5模板
百度外卖懂你的大学h5模版
推荐内容海报制作
友情链接